第五十章求知若渴


小说:继母情深   作者:满元   类别:历史穿越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文盲。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文化,学文化首先是从识字开始,各阶层成立扫盲学校,办起扫盲班。扫盲对象首先是工农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然后逐渐面向具备条件的广大工农群众。城镇街道居委会纷纷行动,组织青年夜校。人们白天做工务农,晚上上课。班上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母亲四十多岁,拿着户口本去报名,人家一看:“老太太,扫盲班地方小,优先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参加学习,你想学习以后再说吧。”第一次报名被拒。
  母亲从小就想读书、识字,可是家里穷,供弟弟一个人念书还发愁,她更别想上学的事儿啦。结婚后,丈夫有学问,有了老师,她又燃起学习求知的欲望,买了笔墨,买了课本,白天紧张地操劳家务,以便挤出时间晚上学习。在屋里丈夫偷偷教她识字,不长时间之后,就被婆婆发现,母亲连累父亲,俩人同时遭到婆婆狠狠的训斥。她想认字、算账、学文化的愿望泡了汤。
  政府出资办班让工农群众学习文化,这也是母亲多年的夙愿。母亲想:现在上文化班嫌我年龄大,我年龄小的时候上不起学呀!古代穷孩子《凿壁偷光》,《映月读书》,《囊萤映雪》那是何等的艰苦?我站在教室外面听课不妨碍谁吧?她按点在教室外面站着听课,听了三四次之后,老师注意到窗外的中年妇女,问明情况老师很同情,让她到教室坐在最后一排。
  母亲在工厂上班,三班倒。有时候她上晚班和上学时间冲突,她只好去上班,回头一定想办法把功课补上。记得一次母亲在煤油灯下专心写字,一不留神,前额上的头发烧焦一片。母亲的习字本、造句本、作文本、算草本一应俱全,都是买白纸自己裁剪整齐,用白线装订的。她精心做了一个有三夹层的书包,把书、本、铅笔文具分别放在每层里。当她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总是精神十足。她在班上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是年龄最大的学生。
  扫盲班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有专职、兼职、群众三种人。专职国家拨款发工资,兼职本人有工作,群众政府给点补贴。母亲扫盲班的老师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区里工作人员,兼职扫盲工作。他工作负责,对学员热情。他对母亲印象最深的是她站在教室外面听课的情景,母亲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让年轻的老师深深感动。有一次,晚饭后下起雷阵雨,电闪雷鸣,大雨瓢泼。上学的时间到了,我们劝她暴雨过后再去,她不听,头上顶着一块雨布,背着书包,打着手电筒向风雨中走去。老师站在教室里,看看空荡荡的教室,再看看窗外黑洞洞的天空,大雨如注,心想:“今晚不会有人来上学了。”老师收拾书本准备离开,这时候看见门外走进一个人来。
  母亲被大雨淋得浑身透湿,雨水顺着衣服滴答着,当她出现在老师面前的时候,老师深感意外。老学员紧紧抱着她的书包,几缕头发贴在脸上,上下嘴唇哆嗦着说:“老师,让你久等了。”她环顾一下教室,只有她一个学员,她说:“老师,回家吧,不值得为我一个人开课。”老师被老学员的精神感动,走上讲台,马上开讲。这堂课虽然只有一位学员,老师讲课依然一丝不苟,甚至很激动,他准点上课,按时下课。下课后老师把老学生送回家。
  扫盲班上一位王姓女学员,二十来岁,性格开朗活泼,好学好问。晚上下课后,女学员和老师顺路搭伴回家,年轻人嘛,说说笑笑,有时候小王问一些自己不懂不会的字句,老师耐心解答。一天晚上刚刚下课,学员们收拾书包离开座位,准备回家,突然闯进来一个满嘴酒气的人。他走到讲台前,指着老师的鼻子叫嚣:“我警告你,离我老婆远点儿,再听说你跟我老婆近乎,我卸你个零件!”学员们被突如其来的人弄懵了。母亲毫不畏惧,大声责问:“你别在这儿耍酒疯,诬陷人要负责任的!你睁眼看看,满屋子人都是老师的学生,不怕大家把你身上的零件卸光了?”大家怒目看着醉汉,醉汉被怒斥声吓醒了,酒意顿消,钻出人群灰溜溜跑了。
  老师茫然地问:“他是谁?”大家面面相觑,小王涨红着脸说:“他是个无赖,是我丈夫。他一喝醉酒,回家摔锅摔碗,到外面滋事生非。老师,实在对不起!我向你道歉。”学员们看得很清楚,老师规规矩矩文质彬彬,是个正派人。
  刚解放时候,人们有一些封建残余思想,男女青年在一起互相热情些,有人看见就传闲话捕风捉影。小王丈夫听了闲话,去找老师的茬儿。扫盲是政府号召,老师辛勤教学,是个热心的扫盲志愿者,主动不要政府津贴。老师被醉汉诬陷,受不白之冤,感觉十分憋屈,过了一段时间,借口工作忙不干啦。
  刚解放没有几年,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扫盲工作需要资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扫盲班的场所、师资、教材都要投入钱物。单说老师就不好找,那时有文化的人少,有文化的人工作好找。男老师辞职走了,扫盲班散了。可是上级要求扫盲班继续办下去,乡政府只好四处打听,再另找老师。后来寻访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天津人,是一位小学音乐老师。
  老师找好了,生源又成了问题。妇女们在家做饭抱孩子,认为上学没有啥用,认识票子上的字就行。乡政府工作人员依靠群众,依靠扫盲班的原有学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母亲带着几个老学员到左邻右舍家里,动员妇女参加扫盲。有些妇女怕困难,找理由不参加,有的丈夫不让去,说男男女女容易出是非。母亲说:“认字眼界开阔,有文化好找工作。女人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工作挣钱 ,能挣钱说话才硬气。俗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有,汉子老婆隔着一只手’,你花钱,必须手背朝下向男人讨要。再说。上夜校不影响干家务,熬个夜啥活都干了。”经过大家一番动员,扫盲班又恢复上课了。
  音乐老师教识字有一套速成法,她利用归类法,把字形、字义、字音相同和不同的特点融汇一起。学员学得快记得牢,她热心教学员唱歌。歌词:门前一条河,河里养群鹅,不到天黑不回窝……老师说:“这是一首儿歌,你们学会了,回家教给自己的孩子,一举两得呀。”母亲下学回家,有时候哼唱。母亲高兴地说:“一辈子没有进过学堂,没有老师教过。老师教唱歌,做梦都没有想”
  有的学员带着孩子去上课,认字又能学习唱歌,教室里坐满了人。老师教唱歌的时候,妇女孩子热请高涨,可着嗓子喊。过了一些日子,扫盲班附近的住户找老师提意见:你们扰民,影响我们休息。老师只好停止教唱歌,一些冲着唱歌来的学员撤啦。过了一些时候,小学领导找到乡政府说:“有老师反映,音乐老师给扫盲班上课挣钱,那是捞外快,是资产阶级思想。”乡政府说:“让人家白干?那你来白教吧!”音乐老师听到这些事,情绪低落,后来也借口不干了。母亲回家气愤地说:“嫉妒,嫉贤妒能!多才多艺的女老师,大家跟她认字唱歌好像一下子年轻许多。唉,明明是好事,就不能干长了。”
  参加扫盲能认识一千字就算摘掉了文盲帽子,认识五百字是半文盲。母亲多次动员一位年轻妇女,劝她去上扫盲班。那妇女家里有些实际困难:她丈夫是火车司炉,经常不在家,有个男孩刚两岁,婆婆腿脚不方便。母亲给她想办法:“上课的时候,你提前把孩子抱到我家,我们家孩子多,大孩子看护小孩子。”小孩子放在我们家,跟我们玩得很开心,一晃一年半过去了。
  那妇女学习很刻苦,脑子聪明,用了二百多个学时,她学了一千多字,看一般的书报没有问题。她领到区里发的“扫盲毕业证书”,后来她当上小学教师。她时常来看望我母亲,非常感激:“要不是你苦口婆心动员我上扫盲班,你的女儿们替我照料孩子,我哪儿能当上人民教师、国家干部?肯定还在家里窝着呢!”解放初,有不少基层干部就是扫盲班毕业。母亲积极参加扫盲活动,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区里颁发了“扫盲毕业证书”,并被评为扫盲模范,这是她一辈子最高学历。
  母亲一次去上班,去的时候万里无云,下班的路上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遭遇大雨的母亲淋了个落汤鸡。第二天她发起了高烧,吃药数日高烧不退,重感冒一个月,继而诱发心脏病。
  母亲平时注意不干重活,可是她闲不住,摸摸索索在家干点小活、做做针线。她经常心慌气短,胸中憋闷,可是她忍着不说,怕儿女们担心。偶尔心绞痛发作,痛苦得双目紧闭,大汗淋漓,无声地涕泪交流。全家人看着心痛,爱莫能助,有病谁也替不了。
  在母亲卧床养病期间,我们为讨她高兴,经常给她读小人书,小人书绘画微妙微肖,画下面的文字说明浅显易懂。她说:“在枕边放几本我自己看。”她经常拿起书看,且爱不释手,我们劝她多养神,她说:“上学是我的梦想,可惜没有上过几天学,一辈子遗憾。”
  在医院经过检查,医生最后确诊:风湿性心脏病,心脏二尖瓣闭塞不全,心脏扩大。每日子女们悉心照料,母亲的病渐渐好起来,但是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工厂给她结算了工资,从此结束了工人生涯,只有一张工会会员证保留了多年,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