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仕进两朝


小说:继母情深   作者:满元   类别:历史穿越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伯父李濂的父亲在外做官公务繁忙,他多有曾祖教诲。濂自幼聪颖好学又是长孙,深得曾祖的厚爱和器重。他三岁时由曾祖亲授启蒙,启蒙课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古代启蒙读物叫蒙学,最著名的是“三百千”,三指《三字经》,百指《百家姓》,千指《千字文》。这三本经典,伯父在曾祖悉心教授下,一年就学完,且烂熟于心。三字经中:幼儿学,壮而行;勤有功,戏无益;蚕吐丝,蜂酿蜜;戒之哉,宜勉力。他小小年纪不仅记在心里,且身体力行。曾祖告诉孙子:“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将王羲之作品中挑出一千个字,编篡而成,它吸取国学精华,文笔优美,千字文与书法息息相关,仔细研读每一个字,抄帖习字能提高人文素养,书法技艺。”伯父四岁练字,大小楷书、隶书,曾祖每日给规定的篇幅字数,他一定超额完成,成年后他的书法可与名家媲美。伯父四岁以后,曾祖教授内容已经涉猎很广:《弟子规》、《朱子家训》、《古文观止》、《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等等。曾祖认为:小孩子记忆好,把先辈的生活智慧,人生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逐渐深刻理解和领悟,长大成人后才能厚积薄发,做出一番事业。现在人们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几百年前智者已经这样做了。
  曾祖给孙子们请来私塾先生,先生都是百里挑一有才学的。伯父是我父亲的堂兄,他和胞弟李澔、李涛三人都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通天鼻梁,浓黑眉毛,大眼睛,眼皮双双,我父亲和他的堂兄们相貌相似,且都是聪明过人。曾祖教子有方,教孙有方,儿子个个做官,孙子们小小年纪勤劬励学,崭露头角。但是长大成人,有所建树,并非容易,有挫折,甚至惨痛失败。
  伯父的二弟李涛,三岁启蒙,熟读诗书。两个哥哥是他学习的榜样,学知识,求功名,从来不甘人后。他日日秉烛夜读,效仿古人,就差头悬梁锥刺股啦。但是他身体孱弱,大哥劝他:“仕途并非唯一的路,凡事量力而行,不要再熬夜啦。身体要紧。”他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嘛!”二哥跟他谈心:“你十五岁就考中秀才,已经令人瞩目。凡事不能把劲儿使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说,你已经订婚,养好身体,结婚成家吧。父亲常年在外,祖父年事已高,你成家有人照应,我们大家都放心。”
  接受大家的建议,涛放下功课,专心修养。三个月之后祖父力主给他操办了婚事。婚后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转年生个儿子。涛对媳妇说:“我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下一个目标是在学业上长足长进。”媳妇说:“你不能太拼命,我和孩子全靠你,平稳过日子就是福气。”
  涛毕业于直隶省城大学堂,他夜以继日用功苦读,笔耕不辍,积劳成疾,太学生肄业。伯父带着二弟遍访京城名医,医生的诊断大致相似:心脏病,心力衰竭。重病期间,伯父经常看望、安慰、鼓励。他药吃了不少,可惜没有见效,病体日日不支。临终时他暗淡的目光里,充满对生的渴望乞求,对死的恐惧无奈。他含泪对伯父说:“我对不起爹娘,不能为他们养老送终。对不起大哥二哥鼓励帮助,更对不起祖父孜孜不倦的教诲。可怜我一岁的儿子,只得托付给大哥。你对他要严格管束,不要因惜孤而娇养,粗茶淡饭布衣布履足矣。大哥抚养吾儿长大,小弟九泉之下感知感恩……”涛大口喘气,几次昏迷,一屋子人掩面而泣。他为功名所累,十八岁少亡。
  大伯父濂和二伯父澔为同榜举人,澔之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濂连捷进士,皇帝钦点。当年考试是在故宫保和殿进行,监考评卷老师都是尚书级别的官员。
  伯父出身书香门第官吏世家,自幼受到长辈尤其曾祖金声玉振般地良好教育,他饱读诗书,才识渊博,踌躇满志。踏入仕途, 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為己任。
  伯父在清朝内阁和政府学部总务任要职,当时外国的一些糟粕文化涌入中国,他提出“保存国粹,完我主权。”“外国人办教会学校不得干涉中国主权。”他连任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在国会他坚持“国家必须统一,不能分裂”的主张。对一些主张各省联邦自治的提案予以有力反驳,伯父不愧为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伯父师从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伦,吴汝伦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校长,曾国藩、李鸿章幕僚。伯父任北京大学教授,北洋大学副校长,直隶文学馆副馆长,清史馆协修。《左传》研究专家,编著清末甚有影响的教科书《中国地理》。他平生著述甚多,教书育人,淡泊明志,勤劬励学。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国焘、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历史学家顾颉刚都是他的高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他桃李天下,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史学家。
  伯父与社会名流交往甚广,从名人赠送的部分字画略见一斑。其中有民国总统徐世昌的书札,进士沈钧儒、状元刘春林、山西巡抚胡景桂、李叔同(弘一法师)、邢赞亭、贺培新、王雪涛等人的中堂画、条幅诸多墨宝。他自书郑板桥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一条幅一直挂在他的书房,书画言志。
  伯父任民国国会议员时,年袁世凯为了贿选总统,袁派士兵開着汽車给伯父家送去一面口袋的银子,被伯父拒之门外。伯父廉洁自律,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在高层做官多年,工薪不菲,在北京没有置办房产。一直租住别人的房子,从东城到西城多次搬家。他的钱主要用于抚养亲属的遗孤,先后抚养**名孤儿,并把多人培养到大学毕业,有的送往国外留学,侄子钜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后成为中国药理学泰斗。 伯父也曾投资家乡实业,支持家乡工商业发展。他办的几个企业所得利润全部捐献,自己分文不取。他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耗资不少,曾给北京慈幼医院、北京孤儿院多次捐款,用于改善医院条件,提高孤儿生活水平。
  伯父在京做官,每年回家乡省亲,一来看望亲属,二来访谈家乡父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京官”。伯父智慧超人,清正廉明,在家乡甄别冤案,为民伸冤。
  一年冬天伯父省亲回乡,有人拦轿喊冤,伯父不顾旅途疲劳,第二天到县衙门亲自与县官共同审理案情,巧破一件案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