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 央行财政部永远性博弈战场


小说:心魔之殇   作者:安如山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股市--央行与财政部永远性的博弈战场
  文/安如山 2008年6月22日
  进入2008年,中国灾难不断,其中也包括股民深恶痛切的“股灾”。
  股灾的形成与政治、决策、集团利益等,都息息相关。
  当股灾来临的时候,稚嫩的股民总是希望政府出面救市。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出台,股民一般都会幼稚地认为是政府的救市举措。
  其实不然。政府也是一把双面刃。“救市”与“抑市”,那一边对国家有利,国家就会使出那一边的招数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模式中,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部门都有两个。一个央行,一个是财政部。央行是供应货币的,而财政部是管理国家预算收支的。这两个部门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运行和股市的涨落。一个国家的经济的“通胀”与“通缩”的现状,都是由这两个部门的宏观经济决策所导致的。而且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生了通胀和通缩的情况后,这两个部门也都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实现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目的。但往往在这样的时候,这两个部门并不会以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而是以自己部门的利益为重,各自出台有利于本部门利益的政策来调整国家的宏观经济。中国的政府部门也莫不如是。
  2007年的中国经济同样面临了通货膨胀的威胁。国家宏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物价不断上涨,抑制通货膨胀的呼声十分强烈。与此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也不断扩大。投资规模过大、过热的现象也已十分严重。股市也在一片涨声之中。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高通胀的困境之中。
  进入2008年,中国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基调已经确定。这时的央行和财政部就在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整决策上开始了一场持久的博弈之战。这场战争最先在代表国家经济宏观走势被称为国家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票市场上打响。一般的股民,特别是股市上的散户,是难以知道个中奥妙的,他们只能跟着这两个部门的政策起哄,其中所受的蒙骗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今年一开春,“股灾”与“雪灾”同来。雪灾让宏观经济蒙上了一层灰影。股市在高位应声而落。这个时候,财政部借着雪灾的机会,不断地调整印花税的税率,从3到5又到3,股市一波波被打压,从6000点打压到3000点附近,国家也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将人们心目中的2008年股票年的超高心理期望基本上一步打压到位,也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恰在这个时候,一场举世震惊的“震灾”又不期而遇。在震灾中,股民又普遍出现了国家政府救市的心理预期。财政部应民间心声而为,一举将印花税又从3降到了1。股市随即出现了应声反弹,连跳了历史上少有的两个高涨幅,暂时给予了股民一丝丝的心理安慰。在这个时候,财政部是对的。因为财政部需要的是巨大的国民经济收入的基数。因为税收都是按总额乘以一定的比率的方式征收的。“基数大,比率小”与“基数小,比例大”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可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而财政部门希望的是国家经济巨大的基数,并不是很希望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经济的巨大泡沫。这些“泡沫”对国家财政收入是有益的。财政部在任何时候都不充当挤“泡沫”的高手,他们愿意视 “泡沫”而不见。
  而央行则不同。其实,央行就是这个“泡沫”社会的发动机。“泡沫”都是他们发行的过多的纸币惹的祸。通货膨胀的危险一旦发生,国家就会动用政策武器指示央行作出反应。这时的央行并不愿意作出反应,因为他们怕经济的崩溃而发生“呆帐”和“坏帐”,企业和个人的破产申请发出后,最遭罪的还是他所指导的金融证券保险行业。在经济泡沫出现的初期,央行是对“泡沫”视而不见的。他们往往拼命地向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和个人不断地注入资金,以捞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个时候的央行就是经济泡沫的发动机。真正的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央行便会不顾国家保证巨大经济收入基数的初衷,拼命地充当经济泡沫的“压缩机”。从震灾一发生,央行似乎看到了经济危机的到来,便开始充当经济泡沫“压缩机”了。央行当经济泡沫压缩机最有力的武器便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因此,震灾以来,央行连续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6月9日更是宣布提高1个点一步到位,从而使6月10日的股市一次性蒸发了1.71万亿元。
  为了打压股市,安如山估计,央行将还有进一步的行动,或者更进一步提高贷款利息。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一个企业在银行贷款100亿元。银行是要收回贷款的。股票市值约为100元每股,则要1亿股。如果股票价格为50元每股,则要2亿股。如果股票价格降到10元每股,则需要巨大的10亿股。大家想想,银行需要什么样的股票市场。
  安如山不想说了,......
  央行在松动银根时,要企高的股票市场,而在银根紧缩时,则需要企低的股票市场。财政部则希望永远企高的经济基数,甚至于需要巨大的经济泡沫。如果没有泡沫,财政部则会在增加税种\提高事实税率上大做文章。
  这就是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实质,也是中国股票市场晴雨表的背后推手,望股民们能够明白。
  散户的股票,对此可谓无人识啊,所以永远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