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引人瞩目(感谢 妮語的月票~)


小说: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作者:糖油粑粑真好吃   类别:古典架空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唐家十三郎是唐家分支三房的嫡幼子,与唐明光他们差得岁数不小,唐十三的年岁与唐和平(唐明光之长子)差不多,也就比唐和平大不了几岁。
  唐家三叔祖少时聪慧,素有才名,要不然他一个分支的子嗣也不能攒下那大半的家业下来。
  其人走的行医路与唐明月他们三兄弟的祖父格外不同,唐家三叔祖走得是给富人瞧病的路。
  用三叔祖在世的时候的话说就是:“我生来爱享受,脑子又机灵,若是只为了给常人瞧病挣那几个钱,岂不是浪费了我这般好用的脑子?”
  是以,三叔祖只给富人瞧病,诊金起步价五两银子。
  不过,他倒也不是就那么一言难尽。
  三叔祖改进和首创的不少药方,都是全部无偿的分享给了唐家其他人的。
  唐家其他人用此方给人瞧病也就收个药材钱,如此,也算是惠及所有人了。
  而唐明星说得李三娘这剖宫产的想法与三叔祖一样,盖因着三叔祖他晚年续娶一房妻室,也就是唐十三的亲阿娘。
  唐十三出生之时,乃是其亲阿娘的忌日。
  是的,三叔祖这续娶的妻子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了,废了大力气生下奄奄一息的唐十三之后,就血流不止那么去了。
  得亏唐家乃是医药世家,这好药加上精心照料,才把唐十三从鬼门关救了下来。
  也是唐十三要有五岁的那年,三叔祖提出了剖宫产的想法,说是妇人难产,无非就是胎位不正或是妇人体弱无力,无法单独生产么?
  那么,就通过外力,直接剖开妇人的肚子,把孩子拿出来就是了!
  过后,再给缝上肚皮就好么。
  三叔祖这想法在唐家其他人看来自是异想天开、枉顾人命的。
  不过,三叔祖自来这性子就不是听劝的,他过后不仅找了猪来试验,还买了羊、狗、马,全都来试验了。
  好家伙,这么一连串试验下来,倒是只有怀了崽子的狗活了下来,剩下的都死了。
  可只这狗活了下来,也给三叔祖高兴的不行,对唐家其他人说,他就是没掌握窍门,若是多练练,人肯定也是能行的。
  这人自然是不可能是给他练手的,那个时候三叔祖也年岁大了,未等唐十三长大,他就去世了。
  唐十三因着自小体弱,就是药罐子里长大的,好不容易这几年体壮长大了不少,就有了爱吃这个毛病,只要是自己碗里的,他必定是要连碗底都舔干净的。
  茫然的放下汤饼碗,唐十三面对盯着他看的唐明星眨了眨眼睛,又伸出手背擦了擦嘴角的汤汁,打了个饱嗝儿后,这才慢条斯理的开了口:“二兄这话说得没错,阿耶活着的时候确实做过这事。
  当年我约莫是七八岁,阿耶给那母羊下药的那碗药还是我熬得呢。
  不过,那母羊过后就死了啊。
  后头,倒是有只带崽子的母狗经过阿耶剖腹之后活了下来,只是也不过就活了一月不到,还是死了的。”
  唐十三这般说完,就睁着溜圆的大眼睛回看唐明星。
  唐明星正想开口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唐明月携手陈雁芙回来了。
  唐明月就又给陈雁芙叫了一碗汤饼,想着就在这儿吃了得了,省得回家还得开火了。
  “阿芙,你就在这儿吃热乎的,大郎和二郎他们的,咱们等回家了,在街口买上几碗带回家就是了。”
  陈雁芙自是点头应允,转过头,唐明月就去看自家大兄二兄,脸上的表情就是在问:“你们刚刚说什么呢?”
  唐明光就把刚才几人说得话三言两语的说给唐明月听,在旁本来没想插话的陈雁芙听着这些,脸上的表情就有些憋不住了。
  “噗嗤”的笑出了声儿来,“阿芙?”
  对着唐明月摇摇头,陈雁芙没开口说话,转而专心的去吃汤饼去了。
  唐明星的眼睛倒是亮了起来,他兴奋的看向陈雁芙问:“弟媳妇可是知晓那李姓女医官所说这剖宫产是如何?”
  “啪啪”两声是唐明星自己合十拍巴掌的动静,“啊!你必定是知晓的!
  你们这关系不就是上下属么?
  那妇产堂里是不是也有这般的事?
  快,弟妹快与我们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来?”
  陈雁芙看着这桌面上十来双眼睛都看着自己,也是有些头大,不过她还是摇了摇头:“兄长,我确实是知晓这事是如何做的,不过,我还是不说了吧。
  反正,过后几天你们也能当场瞧见。
  如今我要是说了,可不就破坏这神秘了?
  再说,我毕竟是给人当差的,实在不好给人拆台啊。
  非是我信不过兄长们,只,这......哈哈,还是到时候你们自己看吧。”
  陈雁芙都这般说了,作为兄长,唐明星他们自是不好继续逼迫弟媳妇非得让其说出个一二三来的。
  在众人的热烈期待中,第二天很快就到来了。
  因着这崇文馆里开医师交流会的事,可很是让崇文馆周边的食肆、茶摊子、酒馆、客栈狠狠赚了一笔,就是那拐着篮子来回卖小食的小商贩,给人跑腿的孩子都是没少挣得。
  也真的有人更有头脑,早就在知晓崇文馆内会开医师交流会的时候就提前于周边包了客栈乃至酒楼包间了。
  周阿翁就是这般的人,他早年是个走商,去过江南,到过西域,为了挣钱,那当真是刀口舔血,一头骆驼牵着,跟着同乡三五人就敢往从未去过的大漠而去。
  不过,也正因为他这拼劲儿,好歹是攒下了一份家业来。
  后来年岁大了,有了孩子,就再不敢出去拼命去了,遂留在长安开了个杂货铺子,有了个安稳营生。
  如今也是做阿翁的人了,膝下有两个儿子,儿子娶妻又给他生了五个孙辈,端是其乐融融的好日子。
  因此,手里有点子闲钱,周阿翁就爱去凑热闹,爱上街听说书的,爱和走南闯北的人搭话,就爱听那不一样的。
  这不,早在崇文馆内里叮叮当当动工的时候,周阿翁就托人打听了起来,也就知道了太医署这医师交流大会的事。
  然后,直接就在附近有两层楼很是阔气的客栈包了一间房来,就等着到时候参与医师交流会这等盛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