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雍州民生


小说:季汉当兴   作者:军师中郎将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冬去春来,时序转换,很快就来到了建兴七年。
  去岁汉魏吴三家大战不断,败者损兵折将、大伤国力,胜者亦消耗府库、靡费钱财,是以三家纵然皆有心再战,国力限制之下亦无力发兵,只得熄兵止戈,各自休养生息以待后举,故而天下百姓总算迎来了短暂的安定。
  趁着这个空当,回到上邽的杨清连连颁下一连串政令推动陇右的民生发展。
  先是颁下兴农令,不仅派遣大批官吏下乡督促春耕,而且在种子、耕牛、农具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的政策,或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或出租给农民使用,约定两年或四年后以粮食或金钱偿还租金,亦或将耕牛、农具买断。
  当然曲辕犁、新式翻车这两大农耕利器也被杨清在天水、南安、陇西、武都、略阳这五个已算后方的属郡推广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耕种的效率,陇右百姓用过之后皆欢欣之至,俱称善政。
  略阳郡就是原来的广魏郡,广魏这个名字有广大魏国之意,这种为敌国增光添彩的词语自是应当禁止,是以杨清在得到朝廷的允许后将广魏郡改名为略阳郡,仍由廖化兼任略阳太守。
  杨清颁下的第二道政令则是兴商令,如今凉州得复,前往西域各国的商道被季汉掌控,自是应当大兴商事以补国用。
  以前凉州落在曹魏手中的时候,西域各国自然是向曹魏称臣,而眼下季汉攻取了凉州,西域诸国已有意重归汉室的朝贡体系之下,毕竟只要能获取中原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清茶等物,他们向哪方势力称臣纳贡都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只因曹魏占据北地数州,还是中原第一大势力,他们害怕雍凉局势会有反复,因此对彻底倒向季汉仍有顾虑,还没有正式派遣使节前往成都朝见天子,只与凉州刺史魏延有所接触。
  话虽如此,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通商仍未中断,该做的生意依旧在进行,河西走廊、天山两麓、葱岭高原之间的商队仍然络绎不绝。
  此外诸葛亮已有意在年初派遣使节出使西域各国,他打算依照旧制重设西域都护府,将西域诸国再度纳入大汉的管理之下。
  因此与西域各国通商已然算得上季汉在建兴七年将要推行的大政之一,雍州位在当道,自是可以从中受益,故而杨清决定早早派出商队与西域各国打好关系,这样可为以后的大规模通商奠定基础。
  杨清决定运往西域的货物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之外,还有最近几年风靡四海的清茶,西域各国虽然地处偏僻,但几年下来他们的上层贵族还是有机会品尝到清茶的,是以如今清茶可以说也成为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货物,足可与丝绸、瓷器并称中原的三大奇货。
  季汉朝廷对清茶的制作和售卖仍处在严格的管控之中,但杨清身为清茶制法的献出者,依然拥有自行货卖的特权,如今他身为雍州刺史,足可让雍州百姓从中受益。
  不过陇右一地是否适合种茶还须进一步试验,眼下即将发往西域的清茶杨清则会从汉中、蜀中调运。
  当然以前他在武都、阴平一带实施的金牌信符制也准备在西域各国身上推行,漫说现在西域诸国并未真正归顺,就是日后西域都护府再度建立起来,也须注重西域各家势力之间的平衡。
  到时候金牌信符制将会成为制衡西域各国的重要手段,因为此法不仅仅可用在茶叶上,亦可推广用在丝绸、瓷器等货物上。
  不过雍州毕竟未与西域接壤,推行此法总归是绕不过凉州官吏的配合,魏延即将返回汉中、成都述职,到时候杨清会与他同行,他准备趁那个时间好生与魏延议议此事。
  除了在民生上动作频频之外,在军事上杨清仍未放缓招兵买马的步伐,去岁大战他麾下的雍州兵马折损不少,眼下他手中
  的州兵只有三千人左右,就算加上各地的郡兵以及廖化、吴懿麾下的部分中军、前军,整个雍州刺史府治下亦不过只有近两万人马。
  除开各地驻军,杨清可以调配的机动兵力不到万人,这点兵马应对去年第二次北伐那种游击袭扰战勉强足够,但想在下一次大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犹嫌不足。
  故而杨清准备将手中的州兵增至五千人,加上可以调动的郡兵凑至万人以上,之后等王平率领无当飞军北上,那么他可以直接指挥的兵马就不下两万人,到那时他在北伐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大。
  只是大战方休,扩军之事须得徐徐图之,若是操之过急反而会损耗民力、引起骚动,幸好今年季汉不会主动发起战事,故而他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整顿兵马。
  主簿秦匡站在公房门口拱手禀道。
  杨清闻言放下手中的书简,抬头道:不一会儿,杨戏、姜隐二人联袂而来,四人叙完礼各自落座。
  杨清道:
  为了督促各郡做好春耕,防止出现误农、怠农之事,杨清遂命杨戏、姜隐这两个刺史府的二、三把手亲自下去巡察,杨戏去安定、略阳、武都,姜隐则去天水、南岸、陇西。
  二人一南一北、一东一西,路途宽广,相隔千里,不想却同时返回,是以刚才有些出乎杨清的意料。
  杨戏道。
  姜隐也笑着道:
  杨清笑道。
  姜隐笑着摆了摆手,轻叹口气:
  杨清知道他心中对出仕季汉一直都有些不情愿,遂笑了笑,不再接下此话头,说到了正事:
  杨戏回道。
  姜隐也道:
  杨清颔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