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九节 一山换一山


小说:宋朝探花郎   作者:晨风天堂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老掌柜已经有点小兴奋。
  不说别的,仅药材一项,一年就是几十万贯的纯利。
  年轻人继续问:“太公,我是不明白,倭岛的银山并非我大宋土地。而长白山我听闻是属于女真人与渤海国的,渤海国原本是辽的属国,却不是自有土地。”
  年轻人的话说的很清楚。
  刘安这位大宋的侯爷,耶律隆庆这位辽国的王爷,两个人拿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在作了交换,而且还这么正式的要在祭天仪式上念出来。
  这合适吗?
  年轻人一句话把所有人点醒了。
  对呀。
  长白山只是名义上辽国的土地,但并非辽国实际控制下的土地,倭岛银山也不是大宋实际控制的银山。
  然后呢……
  他们就这么作了交易。
  而且还祭天了。
  严格来讲,长白山至少还是名义上辽国的。可倭银山连名义都算不上,刘安就这么拿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交换了长白山。
  这事,合理吗?
  那边,刘安与耶律隆庆念完了宋辽之间的契约,然后共饮了一杯酒,也完成了两人间的契约。
  耶律隆庆大笑:“那,什么时间开始去接管银山呢。”
  “我修书一封,三十天内调百艘大船,同时挖掘工具装足一足,以及粮食再一百船,同时修建码头的海上工具船五艘,就在我大宋武清军驻地,接你的人马登船,我建议,先调三千兵马银山周边要道。”
  “恩,银山地图我要一份。”
  “没问题,先固守银山,挖到足够多的银子之后,挣了钱再增加兵马去占金矿,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一步一步稳进是上上策。若倭王大举出兵,我会调派重兵攻打倭国,以保障兄可以稳守银山。但,出兵军费,要用银矿石来结算,我要的不多,八万兵马攻打,依战况,我最多要八百万石矿石,最少八十万石矿石。”
  “好,一言为定。”
  八百万石的矿石,依八石矿石出七两银来计算。也就是七百万两银子,这个价格耶律隆庆认为不贵。更何况,最低只是七十万两银子。
  刘安给的价是实诚的价位。
  刘安想的是,耶律隆庆这疯子要的不是银山,而是借机会跳出来在倭岛开辟地盘。
  所以这家伙一定会象疯狗一样的咬死倭人。
  而倭人也是疯狗。
  当这两只疯狗互咬的时候,大举开战之时,就是自己千艘战舰突袭倭京之日。
  耶律隆庆想的是,倭筑紫岛已经被刘安占了,但倭岛还有地盘,虽然辽军水师力量几乎等于零,可运输船这种还是可以慢慢的学习的。
  宋辽在眼下不会轻易开战,刘安在倭得了巨利,证明倭是有利的。
  借刘安的水师力量自己控制了倭岛,那么就等同于有了一块大契丹的飞地,对于大契丹现在不断衰弱的国力而言,如一针强心剂,可让大契丹再次强盛起来。
  同时,反复无常的女真人,每天想着造反的渤海人,让刘安去应付吧。
  耶律隆庆带着一份成功的喜悦往回走,准备写信回去组织人马去开发倭岛银山。
  刘安却站在香案旁,语气很冷的来了一句:“各家的大掌柜,回去立个新规矩,就长白山开发写个章程,去吧。”
  “是,候爷。”各大掌柜赶紧施礼。
  刘安就在香案上提笔写了一条军令,调杨延昭带所部兵马北上,禁军三万兵马随后便到,着令杨延昭驻守东丹东城。
  东丹东城原本是渤海国王城东边的一座小城,其三分之二都是山。
  刘安与耶律隆庆约定的长白山,不是广义的长白山脉,仅指长白一段山脉,东丹东城就是长白山西边的山脉尽头的小城,驻守这里代表着宣告主权。
  而往东,刘安要的多了一点点,一直到到海边。
  用现代的地图来讲就是,通化县以西大约三十里的地方开始,直线往北二百里,辉南城依然属于辽国,但辉南城这个位置开始直接往东。
  这就么一个方块形的山脉区域,则是耶律隆庆卖给刘安的长白山。
  刘安唯一要求增加的两块地方,一就是图门江口,完整的图门江口。就在江口这里往北多占了三十里。
  二就是高丽与辽国一处混乱之地,后世的丹东港。
  耶律隆庆答应了,同时提出要求,这处港口若收税,辽国要占一半的税收权。辽军可以退后五十里,将完整的港口区域交给刘安。
  这块方形的区域,还有三分之一依理是属于高丽王国的。
  更不说,现在加上辽国借给大宋的丹东港这块百里区域,原本就是边界不清,事实上大半属于高丽的丹东港口。
  可签订契约的刘安与耶律隆庆两人,谁都没提高丽王国什么事,就这么直接把契约签订了。
  刘安没想那么多,回去睡觉。
  和耶律隆庆别说是谈判,就是说话刘安都感觉脑壳子疼,这家伙太精明,而且很阴险,不带着十分的小心很容易就会上当。
  次日,刘安请李继隆关大门,闭门谢客,刘安换了衣服从后门偷偷离开,他有大事要办。
  汴梁的大商,还有各地组成的正规的,不正规的,官方备案的,或是私下联手的所谓商盟、商邦、商团等等,开始在各大酒楼、茶楼包场商谈。
  从前几天讨论的银山开发设想,今日已经换成了长白山发财大计。
  再说那份契约,六百里加急,从汴梁到嵩山只有三百里,昨天夜里就已经送到了吕蒙正手中。
  所以大清早,皇帝又准备去嵩山感受与上苍最接近的位置,却被吕蒙正拦下。
  “有事?”皇帝今天心情非常好,穿不是龙袍,而是一套麻衣,内穿棉衣,他准备去亲自修剪一下嵩山某个瀑布旁的树林,以示自己对上苍之诚。
  吕蒙正说道:“官家,有事,而且是大事。这事别说臣不敢作主,就是我等都不敢私下讨论,所以请官家主持,此事要议一议,很重要。”
  皇帝有点紧张,立即问道:“可有那里又有地动、或是洪水?”
  “没有。”
  没天灾!
  皇帝再问:“可是瞿越那边有意外,可有危及我大宋驻军与商团?”
  吕蒙正回答:“回官家的话,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