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节 正式和谈


小说:宋朝探花郎   作者:晨风天堂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宋辽两国撤兵,代表和谈正式开始。
  谈判需要时间,但兵马留在这里每天消耗的粮草与辎重是一个天文数字。无数宋辽都不敢把钱粮消耗在没有意义的对峙上。
  既然已经决定和谈,刘安已经开出条件,那便谈吧。
  这一日,在幽州城下。一座很华丽的帐篷搭了起来,刘安、李沆、张齐贤三人作为大宋皇帝授权的谈判代表坐在帐篷内。
  对面,则是耶律隆庆、韩德让两人。
  石保吉与李继隆再有大功,再有官职,因为他们是武将,大宋朝堂百官认为没资格参与这种大事。
  巨大的地图上,刘安直接就画了一条粗线:“这里,要归我大宋。”
  “放屁。”韩德让重新划了一条线。
  李沆与张齐贤看到这条线眼睛都眯了起来,因为韩德让画的线比他们三人商量的最低底限还要多那么一点。
  李沆与张齐贤用眼神飞快的作了一个交流,他们都认为辽人的底限是奉圣州。
  既然高过了底限,那就讨价还价吧。
  没等两人开口,刘安突然开口说道:“梁王殿下欠我千金黄金,就依这个价,辽国每年纳三十万零一百贯宋钱给我大宋,可以不要钱,拿东西也可以。然后幽州城割半城给我,我要设关!”
  “不可能!”韩德让一巴掌拍在桌上。
  刘安心说,历史上你们让大宋岁币三十万贯,我也要你们给我,而且要更多。
  可接下来,韩德让的话让刘安整个人都懵了。
  只听韩德让说道:“黄金可以给你们,但是赠,不是纳。”
  刘安懵了,一个字有这么重要吗?
  张齐贤看刘安没开口,接口说道:“用纳,我大宋可减十万贯。”
  “用赠,我大契丹宁愿多付五万贯。”
  卧槽,什么情况?
  刘安差一点就想说,那就用赠吧,你们多给五万贯。李沆发现了刘安的异常,立即拉住了刘安,示意刘安别说话。
  头天的谈判,就围绕着这个纳,还是赠。张齐贤与韩德让争了足足一天。
  一直到傍晚,这才谈好,一千二百斤黄金。
  就用黄金支付,但用赠这个字。
  同时,为表示和谈的诚意,宋军从顺州、新州撤兵,将城池交还辽国。辽国会在三天之内将第一笔黄金五百斤黄金送到刘安手中。
  头一天的谈判结束。
  各自回去,耶律隆庆也回幽州城了,需要偷听的内容已经足够,多留耶律隆庆一天,被发现那帐篷秘密也就加大一分。
  回到宋营,张齐贤放声大笑:“刘学士,你这个探花郎实质名归,这个纳字用的好,用的好啊!”
  好?
  刘安这时才想起来,当年宋辽谈判最初用的是赠,后来是纳。
  自己读这段历史当时也没什么感觉,一字之差有这么严重吗?
  今天听一天刘安懂了。
  赠是平等关系,纳就是进贡认输称臣的意思,所以这个字韩德让在死争,宁哥多给二百斤黄金,也要改为赠这个字。
  辽人愿意出黄金,而不是钱,这让刘安很意外。
  李沆却知道原因。
  李沆告诉刘安:“听说辽国苏州发现有金矿,但更大的金矿却在高丽北,看来辽人是打算对高丽下手了,再等最多两天,你把刀递给辽人。这个高丽,就这样吧。”
  张齐贤只是在笑,他也是刚刚知道某些事。
  张齐贤心说,高丽人竟然敢出兵助辽攻宋,你们就要付出代价。
  刘安也只是笑。
  他可不敢告诉李沆,这一共六处金矿的位置是自己通过某种手段让辽人知道的。
  特别是辽国苏州,相信很快会改名为金州了。
  六百里加急。
  皇帝很快就知道谈判的起点,最低底限就是大同以西割让给大宋,然后一年赠送一千二百斤黄金。
  胜了,面子、里子都有了。
  皇帝开怀大笑,吩咐回汴梁。同时给刘安下了一道圣旨,除了必要的公文行文格式之外,只有八个字,你作主谈,好好的谈。
  皇帝很开心。
  史书上已经可以记一笔,皇帝御驾亲征,辽人割了赔款,燕云十六州已经拿回了五分之一,这足可以祭祀天地、祭祀先祖。
  而后,百官也很开心,史书上有许多人都可以留名,其余的官员也混到了名声。
  皇帝还没有起程回汴梁,刘安的第二封、第三封六百里加急就到了。
  这次皇帝却自己作决定,把寇准、王旦叫了进来。
  “两位卿家,刘安请示两件事。两位看看吧。”
  两件事的头一件,刘安请示皇帝,自己想撕下幽州一块,须用一些非常手段。但不知道朝堂上怎么看。然后就是刘安给耶律隆庆所建议的那三条。
  寇准看完之后立即说道:“辽兴建大型铁坊之日,就是女真一统攻辽之时。辽有灭女真之心,女真则有不臣之心。辽拥有大型铁坊,女真为自保也会暂时团结如一,这是阳谋。但臣更担心的是宋辽之间不出五年,还会有一场大战。臣以为,太急。”
  寇准是主战派,但他更清楚这一次宋辽大战让大宋国库空了多少。
  皇帝对寇准的话以往都是听的,这次却在内心不认同。皇帝语气之中有点不高兴,淡淡的说道:“国库空了,多挣钱填满难道不是臣子们应该作的事情吗?”
  王旦说道:“官家,这次北伐军费总支出高达四千万贯。”
  “什么,这么多?”皇帝还以为就大几百万贯呢。
  王旦似乎早有准备,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打开挑出一张递了过去:“官家,这是初步的推算,具体还需要三司核算。以北方各州府半年的军饷、粮草、军械支出。加上禁军出征的粮草、军械、征调民夫。四族支援兵马的粮草、赏赐。臣以为,四千万贯。”
  皇帝听完就反驳了:“不打仗,北方各州府的军饷就不需要支出了?”
  “官家,战时军饷高于平时。”
  “行,四千万贯,这个国库还撑得住吧!”皇帝也认了这个数字。
  王旦回答:“官家,这还没算战后抚恤呢。今年军费总支出,已经超过岁入,臣估计会达到九千万贯。臣以为,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