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节 皇帝的小算盘


小说:宋朝探花郎   作者:晨风天堂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皇帝心中有一笔账。
  打吧,三百万贯军费,十万战损,朕的大宋撑得住。
  一贯钱大宋的六斤四两重,一百贯不过六石,一百万贯也才六万石铜。
  六万万石铜矿。
  谁敢错过这个铜矿,就是他身为皇帝都不敢跪在太庙之内。
  这个铜矿确实是巨牛的,刘安清楚的知道后世这个铜矿区相当于某国三分之一经济。刘安就不信,皇帝会不在意。
  并州这边的官员小懵了一下。
  可听到皇帝要亲自去挖矿,这事怎么也要好好准备一下,挑一处安全的,煤层软一点。
  寇准才不信皇帝要挖矿呢,肯定有事。
  正式的公文上在寇准眼里全是废话,那么真相只有一个,在那封密信里。
  寇准想看。
  可现在他又没办法提,皇帝还在巡视石炭矿区呢,陪同的官员有近百人。
  寇准打算到晚上再问。
  话说幽州城下。
  刘承珪代皇帝来劳军,巡视了一圈军营之后,人已经在整理行装,带轻骑准备往西边去。
  六万万石铜矿区,而且是金铜矿区。
  刘承珪怎么能坐得住,刘安几句话就忽悠的他要去亲自看一眼。
  从幽州城下离开的时候,刘承珪给刘安放了狠话:“打,在幽州和辽国往死里打,兵不够,杂家给你再保二十万兵马,征调十万民夫。”
  刘承珪后世的记载是奸人一名。
  刘安眼中的刘承珪,是一个只忠于皇帝,什么也不顾的狠人。
  还没出营,刘承珪停下了。
  “小的们,你们加紧准备,杂家要再去巡营。”
  刘承珪还是不放心,又掉头回营了。
  刘承珪找到了随军太监,阴冷冷的盯着这两名中年太监,一名是跟着刘安的,这一路上连半句废话都没有过,另一个是跟着李继隆的,以李继隆的手段,也不敢挑事。
  可刘承珪还是不放心,又特意回来了。
  “你们两个人听好了,在这里要听刘学士的话,谁坏了官家的事,杂家办完事回来活刮了你们。”
  “是,是。”两人连站着都不敢了,满头大汗的跪在地上。
  刘承珪揪着两人的头发,盯着两人的眼睛:“再说一次,记好了。”
  “是,是!”
  刘承珪这才松了一口气,从这里两执事太监帐篷内出来就往营外走,想必这会出行的行装,水、干粮等物已经准备好了。
  正好这时,他遇上了张齐贤。
  两人一照面,谁也没理谁。
  张齐贤不喜欢刘承珪,他眼中刘承珪就是一个奸人。刘承珪更讨厌张齐贤,在刘承珪眼中张齐贤贪吃而且胆小。
  当初皇帝让张齐贤权知真定府,张齐贤就没敢过来。
  可两人一照面,却不由的停了下来,就这样大眼瞪小眼的盯着对方看了好一会,最终还是张齐贤开口说道:“是往云内州方向,再往西八百里?”
  “不错。”刘承珪很清楚,这个大秘密不可能瞒住所有人,张齐贤是正三品,有资格知道。
  张齐贤说道:“我想劝刘公公晚一天再出发。”
  “为何?”刘承珪没好气的反问了一句。
  张齐贤走到刘承珪身侧,两人肩膀平行,却是相互看不到脸。只听张齐贤说道:“那地方是辽国疆土,就算这次刘安有法子拿到,这种大矿能瞒几年。”
  刘承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张尚书请继续。”
  既然能谈到一块,张齐贤便继续说道:“这矿区,要分给四族,却不得不分,因为距离我大宋太远,这是一块飞地。既然能分给四族,为何不能分给辽人。这话,刘公公或许能讲给刘安听。”
  “这!”刘承珪也反应过来了。
  那地方,大宋派兵马过去,就算派三十万大军,先不说一年军费要多少,光是运粮一项就能把大宋拖累的辛苦无比。
  若是辽人再疯狂攻击,后果确实可怕。
  所以,重兵还是要党项人、西州来出的。
  刘承珪想了想:“这事我不行,要官家来作主,对辽谈判是大事。我可以和你一同修书请示官家。你不能提,因为你不敢。刘安就算有心也一样不敢,宋辽恶战二十五年,没有官家的授权,谁敢?”
  “也对。那我起草。”
  “现在。”
  “就现在。”
  两人一同进了那两人执事太监的帐篷,刘承珪冷冰冰的吩咐了一句:“滚出去准备纸笔,杂家要给官家上述。”
  刘承珪在张齐贤写后的上述中签字,挑选了可靠的人送信之后,这才离营往西北去了。
  刘安此时正在进行第一轮正式和谈。
  当然,战争依然还在继续。
  这次谈判是非常正式的,只是……
  辽方负责谈判的是耶律隆庆。
  刘安坐在耶律隆庆的帐篷内,此时耶律隆庆的帐篷外已经不是宋军守着,而是由一百名辽军负责充当护卫。
  而后厨师、侍女、仆从幽州城都派过来了。
  “梁王,实话说吧我不喜欢那个韩德让,所以幽州停战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诛了韩德让三族,当然我刘安是非常有诚意的,除了没让梁王殿下回家之外,那里招待不周了,只是军营简陋,请梁王殿下别介意。”
  耶律隆庆一边对着足有两尺高的玻璃镜整理着自己的衣服,一边听着刘安说话。
  刘安又说道:“这镜子,梁王殿下喜欢,带回去就是了。”
  耶律隆庆转过身来:“我一直在想,你提出的和谈第一个条件应该是让我还你黄金才对。只是没想到,你会盯着……太父!”
  卧槽。
  刘安心里骂了一句,他点小失算,应该要金子的。
  而且自己似乎忘记了辽人的风俗与大宋不同,这耶律隆庆还真的把韩德让当爹了。
  耶律隆庆接着说道:“本王有一种感觉,你在憋着什么坏点子。太父是汉人没错,但辽国有汉臣,也有汉学,更有汉人科举,本王不喜欢你对太父用的那个词,可否收回?”
  刘安摸了摸鼻子:“我娘说过,小孩子嘛,再坏能坏到那里去。我才十八,所以不会有什么坏点子。那个词我暂时收回,梁王殿下什么时候想谈,我随时恭候。”
  说完,刘安起身就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