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节 大理有国


小说:宋朝探花郎   作者:晨风天堂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洗尽铅华!
  乐仙儿这个艺名也将从此消失,天下再无乐仙儿,再无汴梁城第一花魁。
  话说刘安。
  刘府侧院。
  一位老工匠正熟练的踩着踏板,面前的桌板上有一个正在研磨的镜片。
  这是头一道工序,用的是砖灰。
  见刘安至,老工匠站了起来:“小老儿给学士见礼。”
  “老家伙,从今起,你又要学点新东西了。”
  老头笑了:“安哥儿有什么好东西,小老儿等着呢。”
  刘安摇了摇头,不用刘安说话,两个随从捧着托盘,一个托盘上放着官服,一个托盘上放着一枚印。
  “鲁山行。工部的正八品,不是实职,虚的,领一份俸禄,有一份荣誉。官家赏的。”
  老头鲁山行赶紧向皇宫的方向跪下,跪谢皇恩,然后才接下了官服。
  刘安说道:“虽然只是一个虚职,但身为官的礼节你要学。说不定那天就真正能当官了,还有一件事,那东西要保密。”刘安说完伸手在脸上比划了一下。
  鲁山行猛点头,他懂,那东西太厉害了,绝对不能轻易让人知道。
  望远镜,那怕此时只有四倍镜,也是很厉害的东西。
  秘密制作,秘密保管。
  从镜片坊出来,刘安在正厅见了一位客人。
  段珏。
  上次就说要见,因为王钦若的案子耽误了。
  不过,刘安借了段珏一百贯,算是暂时让大理的使团不至于饿肚子。
  宾主见礼,然后落座。
  刘安先开口:“段氏,你们真的以为,大宋拿你大理没有办法吗?”
  段珏连一个字都不敢接,直接献上一份国书。
  “下国小臣请上国学士奏请天子,我大理愿为大宋臣属之国。”
  刘安接下了国书放在一旁。
  大理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宋太祖的时候带兵到了大渡河,就不再往南边去了,也就是不打了。
  宋太祖有点虚,因为大理之前叫南诏,在唐的时候就给大唐找了许多麻烦,甚至于大唐的灭亡都有南诏的原因。
  正因为这样,大宋不愿意管理大理,就是怕麻烦。
  历史上,大理十几次上书请求归附,北宋皇帝也只见了两次,而且都没有同意。
  眼下,大宋北边的敌人强大。
  大宋更不想在南边给自己找事,所以能和平就尽一切可能的和平,连一个麻烦都不想有。
  刘安放下国书:“段氏,你们在大理根不深,当地豪强压的你们喘不过气来。你或许还会说,这次马匹价格抬高三倍,不是你段氏的意思,是大理豪强之族的想法。是吗?”
  段珏直接就给跪了。
  刘安一句话就点透了他全部的心思。
  刘安站了起来,将放在桌上那份国书拿了起来:“段氏,想一想党项的李氏。我大宋皇帝陛下没把你们放在心中,不代表我这种小官有这么大度。莫说我没给你们机会,十日内,大宋会派宣抚使一名前往大理。”
  “这宣抚使一来给你段氏撑腰,二来设儒学。我还会派人过去,有些商旅之事你们好好配合,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刘安说完,径直就走了出去。
  段珏已经是汗流满脸。
  党项李氏已经灭族了,而且灭的是那么的干净。
  在汴梁城中他听到一些传闻,段珏很清楚,面前这位可不是和他侄子一样的小白脸,这才是真正的狠人。
  所以他来求刘安。
  段珏跪坐在地上,足足一刻钟之后,才擦了汗离开。
  次日,早朝。
  刘安不是朝官,想上朝没正当的理由是不可能的。
  但刘安有人。
  早朝上,今日依然会再议三司之事,还有灵州刺史的人选。
  今天,早朝刚开始,王曾就站了出来。
  “官家,臣有事奏。”
  寇准开口:“上前。”
  王曾上前,寇准在袖子里摸了一下,他袖子里有一份不算正式的文书,是女子所书,对于三司的一套建议。这是早朝前皇帝派人给寇准的。
  寇准很惊叹这份文书的想法。
  这是刘安家里管账的一套方法,分为花钱掌柜、收钱的掌柜、审核的掌柜以及负责监督的掌柜。
  潘秭灵手书。
  刘安不会承认,自己懂算学的,懂账目的。
  寇准见王曾出来,他知道王曾是刘安的人,心说难道由王曾挑头来上报。
  可寇准想错了。
  王曾上前:“官家,大理使节团已经在汴梁有数月之久。臣以为,大理国这次失礼,错在有失教化,我大宋为上国,有教化万邦之责任。大理以儒治国,但儒学不精。臣请官家派宣抚使,前往大理办官学,治儒教、宣王化、传伦常。”
  “臣推荐,曾给事中。”
  没等众朝臣有反应,王曾立即拿出第二份。
  “臣还有一事,臣以为灵州最重要的不是打,而是交流与沟通,一切以和为贵。臣以为,既然要和,那么有争执自然用谈来解决,而非武。能谈的好,才能保持和。臣以为,朱严最合适,他精通六谷、党项、西州等五种语言,臣推荐朱严。”
  “臣以为,朱严在灵州之事上有功,而且经历了灵州回归的全过程。朱严与六谷、党项、西州、乌兹的贵族的谈判很出彩,臣再次推荐朱严。”
  王曾这些天一直没表态过。
  他在等。
  现在,既然刘安拿出意见了,他也不需要再等了,出来说话便是。
  至于说完后能不能成。
  王曾相信寇准会作出选择。
  果真,王曾说完后,寇准只是微微点头一个小动作,立即就有人站出来:“臣附议。”
  然后又好几位出来:“臣附议。”
  王旦想了想亲自站了出来:“臣有一问。”
  王旦是尚书的级别,皇帝亲自开口:“问!”
  王旦问王曾:“教化没错,但仅靠曾会一人能办学吗?”
  王曾回答:“春天恩科,进士或是落榜的举子当中,选百人下官以为合适。官学也可抽调人员作为副使。”
  曾会出任灵州刺史,这事迟迟定不下来。
  王旦也知道寇准强烈反对之下,曾会去灵州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但曾会有才,需要功勋才可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