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节 臣有一策


小说:宋朝探花郎   作者:晨风天堂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封关。
  皇帝不想封,因为他看到灵州关卡的税收,若好好经营的话,财富是海量的。
  刘安上前:“臣有一策。”
  “说。”
  “请官家出宫,饮一杯茶,说几句话,这事就办了。”
  “当真?”皇帝不信。
  李沆一指刘安:“此时,莫要胡说。”
  “臣有把握。臣作不到,但官家却可以,请官家信臣。”
  “好,出宫。”
  皇帝在准备的时候,刘安派人送了一封信出去,给醉仙居摘星园。
  一句话,所有的大商一个不差,所有商会魁首一个不差,在汴梁的都给我到摘星阁去,皇帝有话要说。
  半个时辰后。
  醉仙居迎客楼门内门外恭敬的站着几百人,摘星园内,却只有不足五十人。
  商人们内部也有阶层,没点身份的没资格在这里听皇帝当面训话,你们在外面听传话就行了。
  皇帝身穿便服,在坐下之后又看了一遍刘安写的小纸条。
  “草民拜见官家,吾皇,万岁。”
  万岁这个词,去年皇帝巡视乡间看苗的时候就有人喊过。
  皇帝摆了摆手:“各位辛苦了,灵州能归重大宋,各位都是我大宋有功之臣,尔等的功绩,朕心中有数。”
  “为我大宋,万死不辞!”众商异口同声。
  皇帝又说道:“这粮贱伤民,布贱亦伤民。李公回乡路上,亲眼所见两事,让朕担忧。”
  李沆站出来把事情一提。
  虽然他还在怀疑,这能管用吗?
  但试一试,他还是可以接受的,封关不是小事,他也没指望皇帝能立即答应。
  李沆说完,当下有一人站了出来:“草民,万石。为白崖推举的这一任大坊主,也是几大名窑推举的这一任五老之一。臣代表大宋各窑向官家保证,各窑再有械斗,草民领罚。各窑若有械斗,永不入窑商。”
  一个个大商站出来表态。
  刘安上前一步:“本官的意思是,各位写下文书,官家心系天下,关爱百姓,凡事以和为贵,官家为的还是万民的生计,拿着章程出来,以后凡事也有规矩可查。”
  “是!”
  刘安又补充了一句:“西北的货物定价,要有一个限度,别伤了民。”
  “是!”
  刘安退到一旁:“李公,下官这么讲可否合适?”
  刘安这几句讲的还不错,但在李沆心中还不够,李沆又讲了许多民生,商路,所谓的恶性竞争,砸行坏事等等之类的担心。
  大商们与商会代表没一句反驳,都一一认可,表示马上着手搞章程。
  各行各业,有规矩可寻。
  李沆也没话说了,皇帝看了一眼刘安,刘安走到皇帝身旁低语几句,皇帝很疑惑的问:“这事,可行吗?劳师动众,花费巨大?”
  “官家,看臣的,这事收益巨大,花的钱让西州十倍补上。”
  “你试试。”
  “是!”
  刘安转过身:“官家有令,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明年正月十五,天下大比。今年为试行,比天下第一瓷,天下第一绣,天下第一锦。各位可有异议。”
  “官家圣明,我大宋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岁。”
  跪了。
  大商们,商会宿老们跪了,那怕老朽,让人扶着也要跪礼。
  皇帝不知道这种大比代表什么?
  他们知道。
  大比的这个天下第一,代表极致,会让行业再上一层楼。
  “尔等用心,若真有才,朕赐状元之名。”
  瓷器状元?
  这个可以有。
  皇帝起身离开,刘安走在最后,出门前给这里的管事说了一句:“告诉他们,这事要办好,没有惊天动地的名品,别在官家面前丢脸。”
  “是!”
  “还有,若这次办的好,大比就不止这三样。不需要他们出钱,但要他们出力,就这样。”
  “是!”
  刘安的交待李沆听到了,刘安也没有回避什么。
  回到宫里,李沆松了一口气。
  “官家,有几大麻布产地的大商会出面,稳定布价,臣便是放心了。臣想暂时留在京城,看一看他们报上来的章程。”
  皇帝对李沆说道:“李公,复职吧。”
  “官家,臣!再等等。”李沆原本想着,自己的时代结束了,不想留了。
  可突然发现,刘安很能生事,所以打算回来。
  但是,刚致仕就复职,这老脸挂不住。
  皇帝也没再劝,他知道李沆的想法。
  这时,李沆看到了御案上的表格:“官家,臣可以看吗?”
  “李公请。”
  李沆看过之后,大呼一声:“好,妙。”
  “安哥儿之功。”皇帝指了指刘安,因为李沆现在不是官,所以不用官称。
  李沆点了点头:“有才华。”
  李沆又说道:“官家,这样吧。臣不上朝,这些日子也和刘正监一起,在这里整理公文,臣要教一教他。比如这两份就放错了位置,决堤听起来可怕,但也要看危害性,以及修复的难度,这种级别的,不应放在红签。”
  皇帝对刘安说道:“还不赶紧谢过李公。”
  刘安长身一礼:“谢过李公。”
  刘安心里苦,感觉好日子刚来,苦日子就跟着来了。
  这老头能把自己唠叨到哭。
  不过,苦中也有乐。自己可以从李沆这里学到处理公文的办法,甚至可以借李沆的手,作一些坏事。
  比如,将来时机成熟了,可以在表格后加上自己的建议。
  刘安低头偷着乐。
  李沆又说道:“官家,臣请刑部派一员,既然商立规,那么臣请刑部备案。”
  “此事,用不着吧。”皇帝心说,一群小商人的事情,竟然需要刑部备案,这事有点小题大作之嫌。
  李沆再次进言:“官家,臣以为,不是小事。”
  “李公请言。”
  “向敏中告诉臣,灵州开市,商户如过江之鲫、雨前之蚁一般,涌向灵州。臣初入仕时,商税一年约有四百万贯。臣虽没有查看灵州卷宗,但臣估算,仅灵州一地,商税一年不止四百万贯,臣请立规备案。”
  李沆第二次的请求,让皇帝有些动心。
  但依然认为,这是小题大作。
  皇帝思考后回答:“这样吧,下次大朝会,议。”